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之五--廊桥
廊桥
廊桥是在桥面上盖建长廊或屋、亭、阁而形成的特殊桥梁,又称为屋桥、亭桥、风雨桥。在桥上加盖廊屋,可以防风防雨,既保护桥身,又供行人落脚休息。廊桥不仅是交通设施,还兼有驿站、祭祀、社交、贸易等大量名俗、文化、经济、社会的功能,以及风水景观的功能。因为桥上的建筑华丽,内部装饰考究,闽东和侗族一带也把它称为花桥;还有的地方称之为风水水桥或福桥。廊桥主要见于我国的南方,闽、浙两省交界区域和湘、桂、黔三省的侗族地区是廊桥最为集中和特色最鲜明的两个中心区域。据不完全统计,在中国境内,至今仍耸立着3000座以上风格各异的古廊桥。它们历尽沧桑,已经存在了近千年。
书院结构
廊桥的建筑结构为上廊下桥。上廊似屋,其结构、造型、细部做法与当地民居相似;下桥如虹,与深壑峭壁浑然一体。如果以廊桥下部的结构形式来分类,大致可分为木拱桥、石拱桥、平梁木廊桥、八字撑木廊桥和悬臂木廊桥五种类型。
木拱廊桥
木拱廊桥也称叠梁式风雨桥,虹梁式廊桥。整座桥梁结构由大小均匀的巨木纵横相置、交叉搭置、互相撑托、逐节伸展,形成完整的木撑架式主拱骨架。在给类廊桥中,木拱廊桥的结构最为特殊而巧妙,不仅在中国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,而且被认为是中国在世界桥梁史上的独特创造。木拱廊桥的结构形成和建筑风格与北宋《清明上河图》中的汴水虹桥一脉相承,但与虹桥相比,木拱廊桥的桥拱技术已从捆绑结构发展为榫卯结构,而且还增加了造型古朴的桥屋,有的桥屋又发展为精美的楼阁。因此,木拱廊桥被桥梁专家誉为“古老概念的现代遗存”,具有“活化石的价值”。全国现存的木拱廊桥只有100余座,主要发布在福建、浙江两省交界处的闽东、闽北和浙南一带。典型实例有浙江庆元的如龙桥、福建屏南的万安桥和千乘桥、浙江泰顺的北涧桥。
石拱廊桥
石拱廊桥在建桥工艺上不如木拱廊桥高超,但它比木拱廊桥更耐风雨侵袭和洪水冲刷,施工维修也较方便,因此发布范围较广,我国长江以南的省份基本都有。现存的石拱廊桥中,有的桥屋装饰极为精美。典型实例有福建永安的会清桥和福建政和的洞宫花桥。
平梁木廊桥
平梁木廊桥是采用圆木或方木纵横相叠,从两岸层层向河心出挑,待两头相距五六米时,再以粱搭接。平梁木廊桥主要分布在广西三江、湖南通道、贵州黎平等侗族聚居地区和福建省的闽西、闽北等地。典型实例有广西三江的程阳风雨桥、贵州黎平的地坪风雨桥和福建连城的云龙轿。
八字撑术廊桥
八字撑术廊桥是平粱术廊桥的一种变异形式。它是用木头做成方形的架子,然后成角度斜撑在两侧的块石桥墩和粗大杉木横粱之间,从而增强木廊桥跨中的受力和稳定。这种形式采用不是银广泛。典型实例有福建屏南的漈川桥。
悬臂木廊桥
悬臂木廊桥是平粱木廊桥的另一种变异形式。它是将水平层层叠放的伸臂有意地翘起来,拱架两端以倾斜水面30度斜升三排圆枕木,逐层悬臂,然后再在翘起来的木枉顶头架水平横粱。悬臂的起翘使得桥黎的中间抬高,有利于桥下船只的通行。留存至今的悬臂木廊桥极少,典型实例有甘肃渭源的灞凌桥、湖南通道的普济桥。
廊桥挢屋
廊桥挢屋最主要的建筑特色是采用榫卯结合的梁柱体系联成整体。梁架结构多用抬粱式。桥屋正中是一条长廊式通道,两侧有木护栏,沿着栏杆大多设置固定木坐凳,由栏杆、坐凳连结着柱廊。栏杆外挑出一层风雨檐,外缘用鱼鳞板封住,木板多用油漆漆成红色或篮色,这既是廊桥装饰的传统手法,又是防腐处理的重要措施。为了通风和眺望,有的在封闭的木栏板上开出形状各异的窗,有扇形、六边形、五边形、八边形、心形、桃形等,煞是好看。屋面形式以双坡式居多,覆盖青瓦。较为简单的屋面装饰手法是在屋脊处做起翘的处理。较为隆重的廊桥,会在桥屋的中间和两端高槊架起重檐悬山式、重檐歇山或重檐攒尖的楼、亭。高起的楼亭翼角飞翘,有的屋脊还装饰二龙戏珠、双凤朝阳、衔栋鳌鱼等泥塑。桥的端部作为廊屋的入口,一般做歇山处理,并在屋脊处做悬鱼装饰,有的桥屋还建有牌楼式的桥门,飞檐翘角,气势不凡。
桥屋装饰
桥屋的内部空间也是装饰的重点。有的桥廊、桥屋中彩绘精美的山水、花鸟、人物画,就像一道五彩缤纷的画廊;有的雕粱画栋,斗拱重叠,藻井如花,建筑工艺独具匠心;很多廊桥设有神龛供乡民祭祀。廊桥装饰还常用楹联、匾额等来体现其艺术内涵。如有的廊桥内侧壁上保留古代文人墨客的遗诗题墨;有的亭柱屋梁书写对仗工整的楹联;有的墙上有着爱桥护桥的乡规民约;有的以梁代碑,书梁代志,在梁上留下捐款人和造桥工匠的芳名;也有的单独建碑,书史写景,歌功颂德。这些都具有极大的观赏功能,形成独具特色的廊桥文化。